所謂痛則不通,通則不痛,從中醫角度來看,按摩穴位能疏通經絡,也可以通過針灸或者推拿刺激相應的經絡點治療疾病。閒著没事做時按一按自已身上的穴位,讓自已的血液正常流通,養生其實可以簡單做得到。
百會==>高血壓、低血壓、休克、抑鬱症、神經衰弱、精神分裂症、子宮脫垂、鼻炎。
印堂==>流鼻血、目眩、頭痛、幼兒抽筋,鼻炎,失眠,嘔吐,子癇,小兒驚厥。
翳風==>重聽、暈車暈船。
扶突==>嘔吐、打膈、喉嚨痛、心悶、聲啞、甲狀腺病變、吞咽困難。
風池==>頭痛、頭暈、失眠、高血壓、結膜炎、近視、感冒、腦震盪。
人中==>昏迷、休克、窒息、中暑、破傷風、牙關緊閉、臉部麻醉。
肩井==>頸椎病、乏力、胸悶、落枕、肩背部疼痛、手臂麻木、中風後遺症。
中府==>氣喘、咳嗽、支氣管炎、肺炎、肺結核、心絞痛、心肌梗塞。
膻中==>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、胸膜炎、冠心病、心絞痛、乳汁過少。
命門==>子宮內膜炎、陽痿、痛經、月經不調、慢性腹瀉、腰痛、足部怕冷、不孕症。
腎俞==>腎炎、膀胱炎、食慾不振、坐骨神經痛、歇斯底里、尿路感染、貧血。
胃俞==>消化不良、嘔吐。
三焦俞==>胃炎、腸炎、腹瀉、尿路感染、白帶過多、腰痛、尿滯留。
膏肓==>、支氣管炎、氣喘、乏力、暈眩。
曲池==>感冒、高血壓、皮膚病、發熱、中暑、上肢痛、眼疾、牙痛。
手三里==>胃脘痛、腰背疼、牙痛、中風偏癱,肘臂痛,面神經麻痹,消化性潰瘍,胃炎。
合谷==>高血壓、耳鳴、眼睛疲勞、發熱頭痛、盜汗自汗、感冒、,產後乳少、結膜炎。
足三里==>、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胃酸過多、胃下垂、半身不遂、高血壓、貧血、失眠等。
三陰交==>更年期綜合症、泌尿系統疾病、生殖系統疾病、神經官能症、蕁麻疹。
湧泉==>休克、腎臟病、高血壓、頭痛頭暈、咽痛失音、失眠、氣喘、增強精力、痛風、,預防感冒。
足心==>頭暈目眩、五心煩熱。
今天小編整理出來的穴位都是日常非常有用處的穴位,非常值得收藏起來,但人體穴位圖因版權問題,有需要的朋友,請自行參考網路圖示,就不另行提供囉~當你感到精神緊張或疲勞時,也可以到養生會館做經絡按壓或足底按摩,消除體內自由基,就會感到通體舒暢,一夜好眠喔~
參考資料:醫砭
圖片來源:Business pictur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