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驗——坐著久了,總覺得肛門附近有點刺刺麻麻?偶爾上廁所的時候還會看到一點血,甚至有時覺得屁股痛到坐不住,連走路都怪怪的。
如果你以為這只是小問題、痔瘡發作一下就會好,那你可能真的低估它了。這篇文章,我們要來聊聊「痔瘡」與更少人聽過、卻更惱人的「肛門廔管」,看看身體給你的這些小提醒,到底在說些什麼。
👀 什麼是痔瘡?不是只有老人會得
痔瘡,其實是肛門附近的血管團因為長期壓力(例如:久坐、便祕、懷孕等)變得腫脹,形成像「小肉球」一樣的組織。
有時它們在裡面(內痔),有時會掉出來(外痔),甚至兩者都有(混合痔)。
常見症狀有:
排便時出血(廁所紙巾上會看到紅紅的)
坐著時感覺腫脹、不適
排便困難,有異物感
嚴重時痔瘡會脫出、卡住,痛到不能坐
雖然聽起來有點恐怖,但其實痔瘡是很常見的問題,不分年齡、不分性別。根據一些統計,台灣約有1/3成人有不同程度的痔瘡困擾,只是多數人羞於就醫,拖著不處理,反而讓情況惡化。
😣 什麼是肛門廔管?不是痔瘡卻更麻煩
如果痔瘡是「肛門的感冒」,那肛門廔管可能就是「肛門的慢性發炎」。
肛門廔管(也有人叫它「肛廔」)是指肛門周圍有一條不正常的通道,連通到皮膚表面,有時會流膿、疼痛、甚至發燒。它的前身,通常是肛門膿瘍(像是屁股裡長膿包),膿包破掉或處理不完全,就會留下這樣一條反覆發炎的小通道。
常見症狀包括:
肛門旁邊冒出一顆小洞,會流膿或有異味
屁股痛、有腫塊感
發燒、倦怠
分泌物沾染內褲,久久不能癒合
跟痔瘡不同,廔管幾乎無法自己痊癒,需要外科處理(動手術或其他引流方式),否則會一直反覆感染、發炎。
😬 痔瘡會變廔管嗎?
這是很多人會問的問題。答案是——通常不會直接轉變,但兩者常被搞混,因為發作位置接近、症狀也有些類似。
但也有些嚴重痔瘡(尤其是長期脫出型),若反覆摩擦、細菌感染,也可能引發膿瘍,進而演變成廔管。
所以,當你發現痔瘡合併疼痛、紅腫、甚至發燒時,就不只是「痔瘡」而已,該快點就醫檢查。
🚨 什麼時候該去看醫生?
很多人因為害羞,不敢就醫,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。以下這些情況,建議不要再等:
排便出血情況越來越頻繁
肛門附近腫痛,影響坐立
排便困難、有異物感
發燒、流膿、肛門周圍紅腫
感覺腸子掉出來或痔瘡卡住推不回去
不論是痔瘡還是廔管,早期處理都比拖到嚴重再治療來得簡單又不痛苦。
🧻 痔瘡、廔管的日常保養與預防
除了就醫之外,生活習慣的調整也非常重要:
💧 保持排便順暢
-
多吃蔬菜、水果與高纖食物
-
多喝水,避免便祕
-
不要久坐馬桶、不要滑手機蹲太久
🚿 注意肛門清潔
-
排便後可用清水沖洗,避免殘留刺激
-
選擇柔軟衛生紙,減少摩擦
-
有出血或流膿時,保持乾燥避免感染
🪑 避免久坐久站
-
每坐1小時起來活動5分鐘
-
可使用「痔瘡坐墊」分散壓力
🏋️ 適度運動
-
散步、游泳、瑜珈等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
-
避免提重物,減少腹壓負擔
💬 常見 Q&A 快問快答
Q1:痔瘡用藥膏擦一擦會好嗎?
輕微內痔或初期外痔有機會緩解,但症狀反覆出現就建議請醫師評估,別光靠藥膏拖延。
Q2:肛門旁長膿包可以擠掉就好嗎?
千萬不要自己擠!這可能導致感染更嚴重或形成廔管。應儘快就醫處理。
Q3:痔瘡手術是不是很痛?會影響工作嗎?
現代的痔瘡手術多採用微創技術,恢復期比以前快,休息幾天通常就能回復正常生活。
🏥 結語:遇到問題,就找專業的幫忙
痔瘡與肛門廔管雖然常見,但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,有些人可以靠保養改善,有些人則需要外科治療。最重要的是:不要硬撐,也不要聽偏方亂處理!
原德安診所是專注於痔瘡的診療診所,醫師經驗豐富、院內設備齊全,提供痔瘡、肛門膿瘍、廔管等問題的專業診斷與處理,從保守治療到微創手術一應俱全。
如果你已經「坐立難安」、懷疑自己是不是有痔瘡或廔管,不妨讓原德安診所給你一次專業的評估與安心的治療選擇。
原德安診所 — 關心你的每一次如廁困擾
📞 電話:(02)8972-5266|(02)8972-5299
📠 傳真:(02)8972-5177
📍 地址: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一段76號
還在煩惱如何架設網站嗎?😭不用擔心!👌
不會寫程式也能輕鬆架設專業網站!給你全方位架站服務
幫你從設定、上架、開店、網路行銷、金流整合、經營管理,打造完整的企業網站!
立即聯絡我們, 了解更多優惠方案!
企業架站請至➡️https://www.yep.com.tw/| https://www.iyp.tw
中華黃頁網路電話簿SuperhiPage➡️ https://www.iyp.com.tw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