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perLife
生活誌
superhipage
台北潛水推薦

⭐台北潛水推薦|潛水新手必看!水肺vs.自由潛水差在哪?裝備、安全一次搞懂!

在台灣這樣的海島型國家,很多人都喜歡進行潛水活動,尤其近日夏日炎炎,更是發現不少人因此去考了張潛水證照,那潛水有分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,究竟兩者差異是什麼?潛水該注意什麼事?以及常見的潛水裝備有哪些,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潛水的相關知識,文末也會提供給高雄地區的朋友相關的台北潛水推薦,想了解更多的話就別錯過!

炎炎夏日,身處海島台灣的你,是不是也感受到一股潛水熱潮了呢?越來越多人紛紛投入海底的懷抱,甚至考取了潛水證照!然而,面對眾多選擇,你是否好奇: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究竟有什麼不同? 投入這項迷人運動前,又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項? 以及,常見的潛水裝備有哪些呢?今天,小編將為你一次整理潛水必備知識,從兩者的核心差異到裝備指南,讓你輕鬆成為潛水內行玩家!更棒的是,文末還會特別為台北地區的朋友們台北潛水推薦,想深入了解潛水世界,或準備開啟你的海洋探索之旅,千萬別錯過這篇!

 

潛水分為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,水肺跟自潛差別哪?

水肺跟自潛差別

潛水是個既迷人又有趣的運動,能帶你探索神祕的海底世界,將海底美景盡收眼底。說到潛水,大家最常討論的就是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,但這兩者究竟有什麼區別呢?

 

水肺潛水是什麼?

水肺潛水(Scuba diving)是一種使用氣瓶和呼吸裝置等裝備輔助進行的潛水方式。簡單來說,水肺潛水就是「背著氣瓶潛水」。潛水員會利用氣瓶中壓縮的空氣,透過調節器裝置將高壓氣體轉換成可以正常呼吸的壓力,讓你在水下也能像在陸上一樣呼吸。潛水者可以在水下停留 30 至 60 分鐘,並在不同深度下潛行,近距離觀察海洋生態、珊瑚礁、沉船等水下景觀,以及進行水下攝影和科學研究等活動。

 

自由潛水是什麼?

自由潛水(Freediving)簡單來說就是不攜帶水下呼吸裝備的潛水。潛水員僅憑藉一口氣潛入水中,探索海底世界。自由潛水經訓練一般可在水中停留60至120秒左右,自由潛水不僅是體能的考驗,更是心理素質的磨練。學習如何放鬆、控制呼吸和面對水下的壓力,對於提升專注力、減輕壓力和增強自信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
 

潛水有哪些注意事項?

潛水有哪些注意事項

不論你是選擇背著氣瓶的水肺潛水,還是挑戰閉氣極限的自由潛水,最重要的就是「安全」!為了避免潛水時出現任何危險,務必找到能夠互相照應的潛伴,或是有值得信任的教練、專業人員陪同。同時,請務必遵從以下4個關鍵注意事項,確保你的每一次潛水都安全又盡興:

 

呼吸與姿勢:切勿憋氣、勿抬頭!

水肺潛水:水下水壓會擠壓肺部,所以千萬別憋氣!保持正常呼吸能平衡胸腔壓力,避免肺部受傷。

自由潛水:在水中不要抬頭,否則肺部可能受到擠壓,導致流鼻血或吐血等狀況。

 

耳壓平衡:每米都要做,這 3 招學起來!

下潛時,水壓會對耳膜造成壓力。為了保護耳膜、平衡身體空腔壓力,務必做好耳壓平衡,建議每下潛 1 公尺就做 1 次。這裡有 3 種方法供你參考:

  • 閥式耳壓平衡法 (Valsalva maneuver):捏住鼻子,深吸一口氣閉緊,然後用鼻子吐氣。
  • 弗蘭澤爾動作 (Frencel maneuver):捏住鼻子,將舌根抬起至上顎。
  • 法蘭左耳壓平衡法 (Frenzel Maneuver):捏住鼻子,舌根抬起,同時吞嚥。

 

尊重生命:別觸碰水中生物!

潛水時,請務必與珊瑚、海龜等海洋生物保持距離,不要隨意觸碰!身為潛水員,尊重與保護海洋生物是首要任務,避免干擾牠們的自然生活。此外,許多保育類生物受法律保護,亂碰可是會被罰款的喔!



潛水間隔飛行,避免潛水夫病

水肺潛水後搭飛機:為了避免潛水夫病(減壓病),單次水肺潛水後 12 小時內不能搭飛機;多次潛水則要間隔 24 小時。這是因為水肺潛水會讓血液中氮氣濃度升高,搭飛機時氣壓驟降,可能導致氮氣過度釋放。

自由潛水後搭飛機:自由潛水沒有氮氣相關問題,所以沒有搭飛機的時間限制。

先水肺再自由潛水:如果你是先進行水肺潛水,之後想自由潛水,根據 SSI 官網,需要遵守水肺潛水後至少 24 小時才能進行自由潛水的規定,同樣是為了讓身體有足夠時間排出多餘氮氣,預防潛水夫病。

 

注意潮汐:掌握平潮時段最理想!

潛水的最佳時機,通常會落在滿潮或乾潮前後 1 小時的「平潮」時段。為什麼呢?因為在這段時間,潮水的流動相對平穩,可以有效避免漲退潮時可能出現的低能見度和落差水流,讓你的潛水體驗更順暢、更安全。想查看最佳潛水時間,你可以參考中央氣象局提供的潮汐資訊,或是使用相關的應用程式讓你輕鬆掌握浪高、浪向、波長和潮汐狀況,幫助你判斷是否適合下水!



潛水常見問題

潛水常見問題

 

Q:哪些人不適合潛水?

A:

  •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:心臟病、心律不整、動脈硬化、高血壓等心血管問題的人不適合潛水。潛水過程中需要承受水壓變化,這可能增加心臟負擔並引發心血管事件
  • 有呼吸系統問題的人:例如患有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或肺功能不全的人,在潛水時可能難以調節呼吸,這會增加發生肺部問題(如肺過度膨脹、氣胸)的風險
  • 懷孕的女性:孕婦潛水可能會導致胎兒缺氧或潛水減壓病風險,儘管尚無明確證據,但大多數醫生建議孕婦避免潛水
  • 有耳鼻喉科問題的人:中耳炎、耳壓調節不良(耳鳴或耳壓問題)、鼻竇炎等問題會使耳鼻喉部位難以承受水壓變化,可能引發耳膜破裂或鼻竇痛等情況
  • 有神經系統疾病的人:像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人,潛水可能會增加發作的風險,潛水期間癲癇發作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,如溺水
  • 糖尿病患者:尤其是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,可能會在潛水過程中因血糖波動導致昏迷或其他危險情況。血糖管理在水下更為困難,因此需要謹慎考量
  •  有精神疾病或心理問題的人:焦慮症、恐慌症、幽閉恐懼症等,潛水可能會加劇這些心理問題,潛水環境可能導致恐慌或無法理智應對緊急情況,從而危及安全
  •  無法控制的健康狀況的人:任何無法完全控制的健康狀況,如貧血、甲狀腺功能失調等,可能在潛水過程中造成額外風險

 

Q:不會游泳、怕水的人可以潛水嗎?

A:就算你不會游泳或有點怕水,仍然可以嘗試潛水,探索迷人的海底世界! 不過,剛開始會比較建議你選擇水肺潛水。

為什麼呢?因為進行水肺潛水時,潛水員身上會配置一個很重要的裝備:浮力控制裝置 (BCD)。這個裝置充氣後,就像穿了一件救生衣,能讓你輕鬆地在水面上漂浮,大大增加安全感!

而且,水肺潛水有氣瓶和呼吸裝置輔助,下水後完全不需要憋氣,你可以像在陸上一樣自然呼吸。對於怕水的人來說,這或許能減輕一大心理障礙,讓你更放心地享受潛水的樂趣!



水肺潛水證照有哪些?

水肺潛水者需要考取潛水證照,經過3-5天的課程就可以完成。潛水證照與英文檢定類似,有許多不同的系統,不同國家認定的系統各有不同。其中以PADI、SSI、CMAS這三個潛水系統最廣為人知:

 

PADI

SSI

CMAS

全稱

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er Instructor 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

Scuba School International 國際水肺潛水學校

World Confederation of Underwater Activities 世界潛水聯盟

年齡限制

10 歲以上

10 歲以上

14 歲以上

下潛深度(不同證照等級有不同深度限制)

12 – 40 米

12 – 40 米

10 – 30 米

優勢

全球最大的潛水系統組織,統一標準的課程系統,世界各地的理論及技巧均相同

僅次於 PADI 的潛水系統組織,和 PADI 可相互認證。教學內容以趣味性為主

奧林匹克組織唯一官方認證的潛水系統組織,唯一有資格舉辦世界性潛水比賽、發佈世界紀錄的組織

 

想考取人生第一張水肺潛水證照,卻被各式各樣的潛水課程系統搞得眼花撩亂嗎?PADI、SSI、NAUI...到底該選哪個才好?

其實,你不需要太過糾結於選擇哪一個潛水系統。最重要的是,確保你選擇的是世界通用的潛水系統。這樣一來,無論你拿到哪一張證照,都能保證你帶著它潛遍全世界,探索各地的海底美景!

相比起潛水系統,新手更應該花心思去慎選你的潛水教練!找到一位有耐心、認真教學的教練,才能真正確保你紮實掌握潛水知識與技巧,為你日後的潛水旅程打下最安全的基礎。

 

潛水裝備介紹

想要安全又舒適地探索海底世界,了解水肺潛水裝備絕對是第一步!這些專業器材各司其職,讓你能在水下輕鬆呼吸、保持平衡,並有效保暖。

 

水肺蛙鞋 (Fins)

水肺蛙鞋分為調整式套腳式兩種。調整式需要搭配潛水套鞋並可調整尺寸;套腳式則可直接穿戴。水肺潛水通常會使用短蛙,因為它能提供足夠的推進力,讓你在水下移動時更靈活、輕鬆。相較之下,長蛙則更常用於自由潛水,提供更大的推進效率。

 

水肺面鏡 (Mask)

水肺面鏡能有效防止海水進入鼻腔,確保你在水下呼吸順暢。其密封設計也能防止鏡片起霧,讓你擁有清晰的視野,盡情欣賞海底美景。

 

水肺防寒衣 (Wetsuit)

合身的防寒衣是水肺潛水保暖的關鍵!它能減緩水流速度,形成一層隔離保護層,有效防止失溫。同時,防寒衣也能保護皮膚免受海洋生物螫傷、礁石割傷或曬傷。

 

水肺潛水帽 (Diving Hat)

除了防寒衣,潛水帽能防止頭部碰撞、擦傷,並有助於在潛水過程中保持頭部溫暖,減少體溫流失。

 

浮力控制裝置 (BCD)

BCD,又稱浮力控制背心,是水肺潛水的「重裝備」之一。它由氣囊、充氣閥、排氣閥組成,主要功能是幫助潛水員在水中保持姿勢平衡,並精準調節上浮和下潛時的浮力。

 

水肺呼吸管 (Snorkel)

呼吸管由管子和咬嘴組成,常用於水面浮潛,讓浮潛者不用一直抬頭換氣,節省體力。在水肺潛水浮游時,呼吸管也能幫助潛水者節省氣瓶裡的空氣,延長水下活動時間。

 

呼吸調節器/二級頭調節器 (Regulator)

水肺呼吸調節器包含一級頭、二級頭和備用呼吸器。它的主要作用是將氣瓶中的高壓空氣,轉換為適合人體呼吸的正常壓力。一級頭連接氣瓶,二級頭連接呼吸器,確保你在水下也能自由順暢地呼吸。

 

水肺氣瓶 (Tank)

氣瓶是儲存高壓空氣的容器,有不同容量,供潛水者在水下進行不同時間和範圍的活動。通常潛水員不需要自行購買氣瓶,向潛水店租借即可。

 

配重鉛塊 (Lead Weight)

配重鉛塊通常固定在潛水者腰部的帶子上,主要功能是幫助水肺潛水者在水中保持下潛的姿勢。配重重量依個人體重和經驗而異,新手通常約為體重的 10 分之 1;隨著經驗增加,配重會逐漸減少,多數潛水員最終僅需 2 至 3 公斤左右。

 

台北潛水推薦

台北潛水推薦

裝備知識都吸收完了,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想一窺海底世界了呢?如果你已經準備好開啟你的潛水之旅,那麼接下來,就是要找到適合你的潛水地點和教學資源了!

別擔心,我們接下來將為你介紹台北地區的潛水推薦,無論你是想考證照、體驗潛水,或是尋找優質的潛水用品店,都能找到最適合你的選擇!

 

台北潛水推薦|鬥陣潛水

鬥陣潛水

 

📍 地址:台北市南港區玉成街40號

📞 電話:02-2782 1855

🔗 網站:https://www.iyp.com.tw/0227821855

 

台北潛水推薦|U-Diving悠潛

U-Diving悠潛

 

📍 地址:新北市新莊區頭前路60-3號

📞 電話:02-22777076

🔗 網站:https://www.iyp.com.tw/0222777076-2

 

台北潛水推薦|iDiving 愛潛水

iDiving 愛潛水

 

📍 地址:台北市士林區前港街8號

📞 電話:02-2882 7696

🔗 網站:https://www.iyp.com.tw/0228827696

 

台北潛水推薦|太平洋潛水器材行

太平洋潛水器材行

 

📍 地址: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三段80巷65號1樓

📞 電話:02-27884684

🔗 網站:https://www.iyp.com.tw/0227884684

 

台北潛水推薦|雙魚潛水訓練中心

雙魚潛水訓練中心

 

📍 地址: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263號

📞 電話:02-22391229

🔗 網站:https://www.iyp.com.tw/0222391229

 

台北潛水推薦|1988潛水家

1988潛水家

 

📍 地址:台北市松山區健康路408號1樓

📞 電話:080 055 1988

🔗 網站:https://www.iyp.com.tw/0800551988-1

superhipage.jpeg

還在煩惱如何架設網站嗎?😭不用擔心!👌

不會寫程式也能輕鬆架設專業網站!給你全方位架站服務

幫你從設定、上架、開店、網路行銷、金流整合、經營管理,打造完整的企業網站!

立即聯絡我們, 了解更多優惠方案!



企業架站請至➡️https://www.yep.com.tw/| https://www.iyp.tw

中華黃頁網路電話簿SuperhiPage➡️ https://www.iyp.com.tw/